今天非常有幸聆听了合肥市柏景湾幼儿园王莉园长的《家园沟通技巧策略》讲座,在讲座中王莉园长结合了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畅谈了沟通工作的技巧。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家长对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期望与要求越来越高,从孩子在园的日常生活到孩子的知识、能力、性格、习惯的培养发展都受到家长的广泛关注。在每天的入园接待和离园告别以及其他时间,幼儿教师都要面对家长就自己孩子各方面情况的询问,有时还要主动与那些不太了解孩子情况的家长交流谈话。
如何与幼儿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家长对幼儿园和自己工作的理解支持呢?通过这几年与幼儿家长的接触,我认为除了做好日常分内分外的工作,还要针对各类家长和幼儿的表现随时调整交流沟通的策略和艺术。
首先运用角色互换,调整自我心理落差,保持沟通的平等。虽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对每个幼儿都是平等对待的,但由于个体差异导致幼儿在情感、技能、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有的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工作细节不了解,对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不太满意,对教师的工作产生怀疑,特别是孩子受到批评或是与小伙伴发生小矛盾时,家长就会本能的产生“护犊之情”,免不了为自己的孩子进行辩解。小龙威是个活泼可爱的男孩,从北京回来上幼儿园时,讲着一口好听的普通话,但他和小朋友们玩时,喜欢模仿奥特曼触碰他人,经常与他人发生小摩擦,老师与其奶奶交流此事时,奶奶情绪激动,在办公室当场咆哮······。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和家长讨论孩子存在的过失,不要与展开家长唇枪舌战,而是要保持冷静,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去体验、理解家长的心情,给孩子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平复家长的情绪。教师要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去包容孩子,让家长看见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诚心。
其次,讲究交流技巧,尊重家长及幼儿,提高主动沟通的质量。幼儿教师平时工作琐碎繁重,心身压力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教师在管理中也无法做到十全十美,有时就会招致不合理甚至不近人情的批评、指责。对此,教师要充分掌握沟通的主动权,与家长建立沟通的桥梁,增进双方信任感。从接受孩子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主动担负沟通的责任,孩子的整体表现到细微变化,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教师在解决孩子问题中采取的措施等,都可以让家长及时全面了解教师的意图,主动交流可以避免因孩子缺点暴露而不得不面对时产生的误会、隔阂。通过客观面对家长的非议,主动沟通的方法,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让孩子、家长、教师(幼儿园)三方面对面调查澄清事实,还原事情真相,消除误会,取得家长的理解。助,从而释怀心中的疑虑,进而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在今后给予积极配合。
再次,因人而异,找准沟通的切入点。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性格等因素决定了家长之间的差异,教师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要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有的家长太过热情,只要一搭话,就会没完没了,教师要选准讨论的主题,引导其围绕重点交流;有的家长不善言辞,教师要主动建立沟通关系,可以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家长心声,当面交流有困难的,可以打电话、发短信、让孩子捎带口信等。目前,农村留守幼儿较多,大多是隔代教养,与爷爷奶奶交流更是困难,教育的责任和压力几乎全落在教师肩头,教师要帮助他们了解相应的育儿理念,传授实用的管教经验,提高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从而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对那些挑剔的家长,教师要注意工作细节,让家长看见教师对孩子细微之处的真情关注,机智的化解家长的责难,务实工作,真诚待人,争取家长的认同。
总之,与家长交流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要教师把握家长心理,换位思考问题,尊重家长及幼儿,家园关系、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沟通会更加畅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