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修小结

您的位置: 首页 > 研修小结 > 正文

读后感《把游戏还给孩子》

时间:2017-09-16   来源:    阅读:

读后感《把游戏还给孩子》日期:2017-09-16 22:12:36.0 添加人:戴华 点击数:8

读后感《把游戏还给孩子》

肥东实验幼儿园红旗部 戴华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在阅读了文章《把游戏还给孩子——幼儿园游戏开展中的困惑与解析》后,作者主要围绕“游戏到底要不要教”、“游戏需不需要预设”、“教师如何进行指导”这三个问题进行阐述。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强调遵循“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基本教育原则,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还儿童以游戏的生活,就是让儿童找回童年的幸福与快乐。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和指导中存在一些问题,游戏的开展很难取得应有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效果,幼儿游戏的时间往往是没有保证的,教师仍处于高控制的地位,没有很好的把握新纲要的精神,而且各种教学活动把幼儿的时间都占满了,幼儿玩的时间是支离破碎的,被各种活动和兴趣班切割开来,往往幼儿正玩到兴头上时老师却宣布要结束了。要让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就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因为,游戏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途径,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项基本活动。

那么,老师如何做到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呢?

游戏的发展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只有组织和指导好幼儿的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要改变以上局面和状况,关键在于端正教育者的游戏观,正确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创造适宜的条件开展好各种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游戏不必教,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避免名为游戏实为教学,幼儿在游戏中没有游戏体验的状况。

有些幼儿从小班读到大班,游戏的水平还很低,游戏时间不足是其主要原因。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不愿参加游戏活动,许多幼儿在游戏快结束时才来参加,游戏时间导致低水平游戏的出现,限制了小组表演、角色游戏和积木游戏的正常进行。在短时间的游戏中,幼儿更多地表现为旁观行为、闲散行为、过渡性行为及一些实物游戏和模仿表演游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很难发挥。因而影响了幼儿游戏的质量。室内游戏时间不能代替户外活动时间,这两种活动会促进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二、游戏不需要预设,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在自然界中游戏的机会。

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园内的户外场地为幼儿创设合理的游戏地,为儿童提供在自然中游戏的条件。如在树上系绳、打绳结、架绳梯、挂绳网,或是两树之间架秋千,供幼儿攀爬、荡悠。还可以依大树干造一小木屋,幼儿可爬上去玩他们喜欢的游戏,或者依山地势高低不同而设跳台,或是在场地上特意堆起小山坡,让幼儿进行登、滑、钻、爬等活动。建立大沙场供幼儿挖土装车、堆沙造型。还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物及废旧材料:如用木桩做平衡木,将旧轮胎插入地面做成跳马;提供大量旧轮胎,供幼儿码叠、滚动着玩。用纸板箱、废纸盒等做成的摇马、娃娃家小房子等。还可以引导孩子在草丛中寻找、捕捉、观察昆虫等小生灵的不同形态、习性,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又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

三、教师适时引导,要激发、珍视、保护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活动。

教师应努力探索幼儿自主、自发性游戏的开展研究,教学计划及教育活动的安排应该增加弹性,为幼儿自发游戏开辟时间和空间。在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类型老师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怎样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尽情玩耍。老师只是作为游戏伙伴参加游戏,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让游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出幼儿的真实感受。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依平时对幼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上一条:读《人性的弱点》心得体会
下一条: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