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幼儿园园长的建议》有感日期:2017-08-26 10:05:04.0 添加人:王莹莹 点击数:6
读《给幼儿园园长的建议》有感
说起读书确实是件令我头疼的事,随着近几年电子产品的充斥,及工作忙等种种借口养成的惰性,许多本不该丢弃的东西反倒丢弃了。因觉得有幸参加了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这个团队机会难得,本着对于团队安排的任务一定要认真完成的心态。心怀一份感激与责任,心也就沉了下来,静静的去读,细细的去品味。说实话《给幼儿园园长的建议》这本书,在园长有意安排让我去恒大分园管理时,我就买了。当时的我对幼儿园管理是一脸迷茫,从百度上搜索后,锁定《给幼儿园园长的建议》这本书,购买后也是零零散散的看着。近日再读此书,也许是因目的不同,态度不同的缘故,却有了更深层的启示与收获。
这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朱家雄及合肥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部高级讲师——张亚军主编。张亚军是我比较熟悉的老师,曾经也是我上学时的授课老师,这次培训有幸再次听到他的讲座,还是那样亲切、温暖。
回到本书,书中的每一章建议的编写都是由全国多位幼儿园园长、教师及幼教专家通过自身的管理实践经验提炼而成。通过理论加实例的讲解,让读者对幼儿园园长在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有个度的拿捏。首先,作为幼儿园园长首先要做到修身,提高自我修养,丰富自我内涵。有句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那是由内而外的气质美,多读书多理解多感悟多运用。再次治园,便会游刃有余,在不断实践、总结、改正再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也能影响团队,做一个认真的人。
管理幼儿园,首先要有管理依托——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集体没有一定的章法,那也如同一盘散沙,但制度只能是作为管理的一种辅助手段,它是用来约束那些不自觉的人,激励那些积极上进的人的一种方法,不能事事以制度压人,一个优秀的团队,仅凭森严的制度,军事化的管理是发挥不出它的功效的,制度只是用来给她们指明大的方向,不可太细,应留有一定的空间,具体怎样做还得要看她们自己如何来发挥。毕竟幼儿园的工作不像小学、中学,条条框框之外老师们需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太多,例如我们在制定制度时,无论是在教学、卫生、安全、常规等等方面都规定的非常详细,甚至细化到孩子们拉屎、尿尿老师们如何做,可有一天一个孩子的鞋带开了,小辫散了,制度中没有规定到,她们就不去做了吗?类似这样琐事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很多很多,都不是我们提前能预想到的,也不是能用制度框起来的。这时也就需要她们用“爱”去做了,如何让她们心中有“大爱”,不是制度能规定出来的,而是我们这些做管理者的责任了。
一个优秀园长的体现,不应该整日是工作、工作、再工作,我们在对老师们做管理时,首先应考虑到的是,我们的管理对象她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工作者,凡人,就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我们每个幼教人都懂得幼儿园的教育要求是保教结合,老师们在对待孩子是这样,我们在对待老师时也应该是这样,只有真诚的关注她们的个人情感,把她们保育好了,她们才会更认真的来接受我们的教育。像书中所写要学会赏识每一位教师,个人认为为什么用学会两字,因为很多园长无法做到真诚平等的对待老师,只是因为需要而赏识,为了工作而赏识,这是不对的。真心、真情和大智慧能为园长创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以便挖掘全园教师的优点,化解全园教师的紧张和焦虑,从而使全园的教师身心健康、沉着自信,充满生机和活力,享受到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幸福感。
所以,在她们需要的时候,送上一条温馨短信,一个微笑,也许我们就会收获不一样的春天,她们心中得到了爱的滋养,也就会滋生出更多的爱,才会幸福的工作着,快乐的工作着,才会把心中的爱迸发给我们的孩子们,使孩子们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一个优秀的园长要关注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一个很好很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笔记的批阅。我个人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我也是一线教师走上来的,一个园长如果不是很重视教育笔记的查阅,老师们一般会腾抄一些教育文言或者上网搜搜,个别老师用心感悟写出来的东西,也会因得不到共鸣最终选择随波逐流。因此,园长如果从教育笔记的批阅中增进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适时鼓励、纠正和沟通,不仅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拉近与教师的距离,更能很好的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也将是我要纳入工作中的一个方面。
约翰·科特说过:“我不认为领导能力是能够教出来的,但我们可以帮助人们去发现,并挖掘自己所具备的领导潜能。”许多名园长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就能成为园长们去管理幼儿园的方法,但是不能照搬抄,因为人与人的性格处事方式不同,每个幼儿园的历史、条件、现状也不同。所以必要的借鉴和引进要有,也要综合自身及自园的实际情况吸收内化成适合的方式方法进行管理。
小鸟要生活在蓝天下,这样它才能在摔摔打打、磕磕碰碰中学会飞翔;孩子需要生活在大地上,这样他才能在跌跌爬爬、摇摇晃晃中学会走路。正如杜威所言:“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幼儿园应该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应该让孩子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这也是我向往的幼儿园生活环境。
上一条:《科舟求健:方舟子谈健康》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