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修小结

您的位置: 首页 > 研修小结 > 正文

读书笔记:好书相伴 多么浪漫

时间:2017-09-15   来源:    阅读:

读书笔记:好书相伴 多么浪漫日期:2017-09-15 23:28:47.0 添加人:周梅祎 点击数:13

其实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我一直感谢有书相伴的日子。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好一个浪漫的生活场景,是参加工作后愈发引人梦寐的生活状态,多么闲适,多么惬意。有书的日子令人神往,你看,郑板桥写过一副书联道:“霜熟稻粱肥,几村农唱;灯红楼阁迥,一片书声。”农村丰收后的欢乐景象与楼宅深夜书声琅琅相得益彰,不正是郑板桥理想中的幸福生活吗?

曾有幸看到这样一段话:“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聪慧,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致远。”读书的好处无穷无尽。读者真是一个美好的身份。

我是一名读者,也是一名教师。作为教师需要用知识把自己武装到牙齿方能完成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一个人想要自己成为怎样的人,他就能成为怎样的人。“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存在的状态。”做教师,就要努力做卓越的教师,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事业的追求,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热爱教育事业,爱我所选终不悔。自从走上教师岗位我立志多读书、读好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以书为友,不断丰富完善自己。我想成为一场春雨,润物无声;我想成为一片湖泊,载舟泛歌;我想成为一名卓越教师,助推乡村教育。

清晰记得我的阅读生涯起步于小人书,还没有上学,哥哥姐姐就经常读小人书给我听,当时我也会时常装模作样地一边看图一边念念有词。当我读小学一年级刚刚识得几个字时,爸爸就从他的商店里带回家一本本小人书,有《交通员的女儿》、《孙悟空》、《十五贯》等等,巴掌大的书,每幅图下面有两三行字。爸爸总是先让我读给他听,不会读的地方他会提醒,偶尔他也会读给我听,每每听他们读故事时我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很多有趣的画面。

读小学和初中时我很贪玩,几乎不懂读书,仿佛学习只是应付老师和家长,即使如此,也不乏读书带来的快乐。记得在小学三年级时,爸爸送我一本《成语词典》要求我背成语,小升初考试前他检测我说:“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什么意思啊?允许你用它的一个近义词来解释。”我组织了一大段文字来解释,劳心劳力。爸爸责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你背到了吗?”还有这么长的成语啊?我很懊恼,乖乖取来《成语词典》检索到页码,细细看完这个成语的典故之后,我被深深折服,心花怒放,成语太神奇了,从此,这本小书成了我的好朋友。

上职高那会儿,我开始喜欢读书,可是整天要练习幼教专业基本功,弹琴、舞蹈、试唱练耳和绘画手工,任务重,没有多少时间读书。读师范时才真正读了一点儿书,也多半是专业书籍。接着就参加工作了,当我真真切切体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含义时,毅然决然报名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唐诗风貌》、《哲学》、《美学》、《莎士比亚研究》、《毛泽东思想概论》等等每本书里的内容都滋润着我的心田,令我如饥似渴,恨不得把书里的东西都记在脑海里,无奈工作任务繁多,加之孩子年幼要照顾,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看书,尽管很辛苦,有书陪伴的夜晚依然是美好的。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的自考书籍被当时读小学三四年级的儿子也看了一个遍,他高中选读文科应该与这些书有很大关系,他爱读书,读了很多书,书的滋养令他能说会写,他的文学素养让我欣慰,欣赏。

如今,我们的生活似乎愈发支离破碎了,有科技产品、互联网络的外因,也有浮躁无聊、随波逐流的内在。世界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做不完的,但是永远要去做那些最值得做的事不是吗?正值不惑之年的我最后悔的是没有好好珍惜学生时代的校园生活,没有把握住读书的黄金时期。当然,学习是终身的事,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我会踏踏实实读下去。有人说读书是孤独的,我以为,只有在独处时翻书,才能体味其中那悠远绵长的意境,此时它已不再是一本单纯的书,却像是知己。说是读书,倒是像在面对面的谈话。你时常就会有一种既是在种庄稼又是在收获庄稼的感觉。在这样的谈话里,有时你种下一缕思绪就能收获一个灵感,种下一个眼神就能收获一串笑声,种下一个疑问就能收获一句箴言。谈话养人,是养人的气韵、养人的信念,也是养人的心智、养人的境界。

多年来,书伴着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睡前看一会儿书。突然意识到这习惯仿佛成了一种仪式,为或充实或空虚,或忙碌或清闲的一天画上一个句号。

闲暇之时,觉得最适宜的便是读书。闲暇愈来愈难得,读书便愈来愈弥足珍贵。偷得闲时,泡上一杯浓茶,捧起一本书。“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好书相伴,多么浪漫!

上一条:>读后感
下一条:《给幼儿园园长的建议》读后感